pbootcms管理中心:北京日报讯(记者 牛伟坤)从大年初二至大年初七,国家天然博物馆每日推出一个非遗体验项目,预计约有150组家庭到博物馆,感触科学与文明的碰撞。
“我想问一下大家,玉石与宝石有什么不一样?”活动中,国家天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教师王珊以“科普小课堂”热场。观众一番火热评论往后,她揭晓答案:“宝石有固定晶型,玉石没有。从外观上看,宝石更灿烂,玉石更温润。”
随后,玉雕大师张玉成登场,展示了几件自己的佳作——巴掌巨细的玉石上,雕刻了猫、蝴蝶、寿桃等造型,取“耄耋”之意,这件著作的名字是“美好一生”;晶莹剔透的白玉石上,一只蝉趴在叶子上;咬钱蟾蜍送上“财源滚滚”的美好祝愿……
饱了眼福,还可以体验玉雕打磨。“磨玉就是要先磨人,你必须有耐性,才干有所成果。”张玉成俯下身子,手把手示范。观众赵奕鹏体验后,深有感触地说:“自己上手试一试,能更真切地领会匠人匠心。”
春节期间,观众还可近距离观摩北派标本制造老师的精湛技艺,亲手制造一件标本;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,拓印狼鳍鱼等化石的细节。
“近年来,咱们不断创新科普教育的方式,注重科学教育活动的人文性。”王珊说,此次“天然与非遗传承”活动便是科学与文明碰撞的产品。该馆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着深度协作,发现很多非遗代表性项目与天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。“因此,今年春节,咱们规划了两者相融合的体验活动。”
春节期间,国家天然博物馆还推出了3D打印绘窗花、写春拓福、原创科普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。